教育孩子學說話的一些小竅門
發布時間:2022/08/26 17:06:08
孩子從出生時起,就已經開始用哭、笑或簡單的肢體動作來表達感受,傳達訊息,只是此時他們還無法“說”的很清楚,家長必須要非常認真去“聆聽”,才能明白他們的意思。不過,經過3-4年的學習積累,尤其是經過2-4歲的語言關鍵期,他們的語言發育便會取得相當驚人的突破,達到基本能與他人正常交流的水平。
兒童語言發展的六個階段
1.預備階段(0-1歲)
是咿呀作語和初步理解的階段,故又稱“先聲期”。到孩子8個月時發聲練習達到高峰,并會改變音量和音調以模仿真正的語言。
2.語言發育第一階段(1-1.5歲)
這時期的語言特色是說單字句,能用手勢、表情輔助語言來表達需要;能以動物的聲音來代替其名;會模仿自己聽到的聲音,如問:你幾歲?他會鸚鵡式復述:幾歲,如同回音般,故又稱“回音語”(備注:“回音語”出現在這個階段,并持續到2歲左右消失,為正常)。
3.語言發育第二階段(1.5-2歲)
又稱“稱呼期”,這個時期的幼兒開始知道“物各有名”,喜歡問其名稱,字句迅速增加。
4.語言發育第三階段(2-2.5歲)
能說短句,會用代詞你、我、他,開始接受“母語”所表現的獨特語法習慣,如用感嘆句來表示感情,用疑問句詢問等。
5.語言發育第四階段(2.5-3歲)
這個階段會使用復雜句,喜歡提問,故又稱“好問期”。
6.完備階段(3-6歲)
說話流利,會用一切詞類,并能從成人的言談中發現語法關系,修正自己錯誤的暫時性的語法,逐漸形成真正的語言。
當然,以上情況屬于語言發育的理想狀態,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能獲得合適的語言發展環境,而家長又不曾給予適切的語言訓練(發音訓練、理解和表達能力訓練等),那么,孩子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比如,說話晚、吐字不清、語言理解能力差,語言表達沒邏輯等。而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不理想,就會非常著急,并想盡各種辦法進行干預。
那么,你干預的效果如何?有沒有達到你的預期呢?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的付出有了回報。如果沒有,老岳勸你也別急,因為今天的文章,老岳就會送上一些教孩子說話的實用技巧:
<父母教孩子說話的三大訣竅>
訣竅1
從基礎的“感覺-動作”訓練做起
想要提升孩子的語言,請一定遵守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按照兒童感統能力發展的自然進程,循序漸進的訓練!
兒童感統能力發展的自然進程為【感覺——動作——語言——認知——心理情緒——社交互動——生活自理】。很顯然,【語言】位于這一進程的第三個層次,要想孩子語言好,那前兩個步驟,“建立感覺通路”“感覺引發動作”絕對不能少。只有在“【感覺】—【動作】”組合能力良好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衍伸出更高級的“語言”。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語言發展不好的時候,一定要通過“感統測評”(點擊“閱讀原文”免費測評)看看孩子是不是前面的基礎能力沒有達到,如果是,那么我們就不要急于去提升孩子更高級的能力,而應該踏踏實實通過非常多的“【感覺】-【動作】”組合訓練(亦及感統訓練),幫孩子把前期的不足給補上來。當然了,前面的基礎能力達到了,后面的語言、認知、社交這些也都將不在話下。
訣竅2
特別重視適量聽覺,前庭覺訓練
“只有聽得見,才能說得出”,聽覺信息是孩子產生語言的“原材料”,聽覺信息的輸入,是孩子說話的第一前提條件。所以,對于語言不好的孩子,請特別重視孩子的聽知覺訓練,比如不斷與孩子交流互動,不斷給孩子下達各種各樣的指令,經常帶孩子玩一些聽覺方面的訓練游戲(如句子復述,聽數字做相應的動作)......加強孩子的聽覺注意,聽覺記憶和聽覺理解等能力。以保障孩子可以獲得優質的語言“原材料”。
除了聽知覺,與孩子語言發展休戚相關的感覺系統還有前庭覺。前庭是大腦的“門檻”,所有視聽嗅味觸等感覺系統傳來的訊息都需要經過前庭系統的過濾辨識才能最終進入大腦。如果孩子的前庭功能發展不理想,那就很容易導致孩子在語言信息的過濾、傳遞、理解、判斷等方面出現障礙。反過來講,想要讓孩子語言發育良好,一定要通過旋轉、搖晃、震蕩、跳躍之類的游戲,刺激孩子前庭覺的發展。至于刺激到什么程度,刺激的力度和時間則要視孩子當下的前庭覺發展狀態(通過感統測評可得知)而定。如果家長無法把握這個力度和時間,建議加入老岳講感統語言訓練家庭指導班,我們的老師會根據測評結果為孩子出具適宜量化的訓練方案,家長只需按質按量照做即可。
訣竅3
為孩子提供優質語言發展環境
現在的孩子,因生理性病變導致的語言障礙很少很少,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因為前期家長錯誤的帶養方式,沒有獲得優質語言發展環境的緣故。
比如,孩子四個月大之后,家長還是擔心孩子添加輔食會不好消化,所以遲遲不肯添加輔食或長期讓孩子吃流質食物等,就會導致孩子得不到足量的咀嚼訓練,也就是口腔肌肉得不到應有的鍛煉,而口腔肌肉的靈活度是孩子語言發展的硬件設施,如果孩子不能靈活運用自己的各發音器官,當然就容易出現吐字不清,大舌頭等語言障礙。所以,對于這類孩子,請家長一定幫孩子做好口腔肌肉的鍛煉,如“吹氣球”“彈舌”等,當孩子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的發音器官時,吐字自然也就清晰了。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因家長錯誤觀念和帶養方式導致孩子語言不好的情況有很多(如經常代替孩子說話,過分滿足孩子,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缺乏雙向交流等),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內向自省,看看自己在帶養過程中是否有何不妥而給孩子帶來了傷害,并及時改正。
這里需要特別糾正一個誤區,有些家長認為,用早教機,或手機里的APP,教孩子學說話,發音標準還省事兒,所以就很少自己和孩子交流。而老岳要說的是,這樣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電子產品替代不了父母,它們既沒有感情,也無法吸引孩子的長期關注,所以,教孩子學說話,還是要父母多用心,多和孩子交流互動,讓孩子模仿大人說話,才能真正學會說話。最后有一些父母教孩子學說話的小門道,希望能幫到大家!
<父母教孩子說話的5個小門道>
1.發音清晰,口型適度夸張
2.語速放慢,適度重復
3.復雜句拆分為簡單句
4.內容明確,形象客觀
5.語句語調豐富多變
兒童語言發展的六個階段
1.預備階段(0-1歲)
是咿呀作語和初步理解的階段,故又稱“先聲期”。到孩子8個月時發聲練習達到高峰,并會改變音量和音調以模仿真正的語言。
2.語言發育第一階段(1-1.5歲)
這時期的語言特色是說單字句,能用手勢、表情輔助語言來表達需要;能以動物的聲音來代替其名;會模仿自己聽到的聲音,如問:你幾歲?他會鸚鵡式復述:幾歲,如同回音般,故又稱“回音語”(備注:“回音語”出現在這個階段,并持續到2歲左右消失,為正常)。
3.語言發育第二階段(1.5-2歲)
又稱“稱呼期”,這個時期的幼兒開始知道“物各有名”,喜歡問其名稱,字句迅速增加。
4.語言發育第三階段(2-2.5歲)
能說短句,會用代詞你、我、他,開始接受“母語”所表現的獨特語法習慣,如用感嘆句來表示感情,用疑問句詢問等。
5.語言發育第四階段(2.5-3歲)
這個階段會使用復雜句,喜歡提問,故又稱“好問期”。
6.完備階段(3-6歲)
說話流利,會用一切詞類,并能從成人的言談中發現語法關系,修正自己錯誤的暫時性的語法,逐漸形成真正的語言。
當然,以上情況屬于語言發育的理想狀態,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能獲得合適的語言發展環境,而家長又不曾給予適切的語言訓練(發音訓練、理解和表達能力訓練等),那么,孩子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比如,說話晚、吐字不清、語言理解能力差,語言表達沒邏輯等。而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不理想,就會非常著急,并想盡各種辦法進行干預。
那么,你干預的效果如何?有沒有達到你的預期呢?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的付出有了回報。如果沒有,老岳勸你也別急,因為今天的文章,老岳就會送上一些教孩子說話的實用技巧:
<父母教孩子說話的三大訣竅>
訣竅1
從基礎的“感覺-動作”訓練做起
想要提升孩子的語言,請一定遵守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按照兒童感統能力發展的自然進程,循序漸進的訓練!
兒童感統能力發展的自然進程為【感覺——動作——語言——認知——心理情緒——社交互動——生活自理】。很顯然,【語言】位于這一進程的第三個層次,要想孩子語言好,那前兩個步驟,“建立感覺通路”“感覺引發動作”絕對不能少。只有在“【感覺】—【動作】”組合能力良好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衍伸出更高級的“語言”。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語言發展不好的時候,一定要通過“感統測評”(點擊“閱讀原文”免費測評)看看孩子是不是前面的基礎能力沒有達到,如果是,那么我們就不要急于去提升孩子更高級的能力,而應該踏踏實實通過非常多的“【感覺】-【動作】”組合訓練(亦及感統訓練),幫孩子把前期的不足給補上來。當然了,前面的基礎能力達到了,后面的語言、認知、社交這些也都將不在話下。
訣竅2
特別重視適量聽覺,前庭覺訓練
“只有聽得見,才能說得出”,聽覺信息是孩子產生語言的“原材料”,聽覺信息的輸入,是孩子說話的第一前提條件。所以,對于語言不好的孩子,請特別重視孩子的聽知覺訓練,比如不斷與孩子交流互動,不斷給孩子下達各種各樣的指令,經常帶孩子玩一些聽覺方面的訓練游戲(如句子復述,聽數字做相應的動作)......加強孩子的聽覺注意,聽覺記憶和聽覺理解等能力。以保障孩子可以獲得優質的語言“原材料”。
除了聽知覺,與孩子語言發展休戚相關的感覺系統還有前庭覺。前庭是大腦的“門檻”,所有視聽嗅味觸等感覺系統傳來的訊息都需要經過前庭系統的過濾辨識才能最終進入大腦。如果孩子的前庭功能發展不理想,那就很容易導致孩子在語言信息的過濾、傳遞、理解、判斷等方面出現障礙。反過來講,想要讓孩子語言發育良好,一定要通過旋轉、搖晃、震蕩、跳躍之類的游戲,刺激孩子前庭覺的發展。至于刺激到什么程度,刺激的力度和時間則要視孩子當下的前庭覺發展狀態(通過感統測評可得知)而定。如果家長無法把握這個力度和時間,建議加入老岳講感統語言訓練家庭指導班,我們的老師會根據測評結果為孩子出具適宜量化的訓練方案,家長只需按質按量照做即可。
訣竅3
為孩子提供優質語言發展環境
現在的孩子,因生理性病變導致的語言障礙很少很少,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因為前期家長錯誤的帶養方式,沒有獲得優質語言發展環境的緣故。
比如,孩子四個月大之后,家長還是擔心孩子添加輔食會不好消化,所以遲遲不肯添加輔食或長期讓孩子吃流質食物等,就會導致孩子得不到足量的咀嚼訓練,也就是口腔肌肉得不到應有的鍛煉,而口腔肌肉的靈活度是孩子語言發展的硬件設施,如果孩子不能靈活運用自己的各發音器官,當然就容易出現吐字不清,大舌頭等語言障礙。所以,對于這類孩子,請家長一定幫孩子做好口腔肌肉的鍛煉,如“吹氣球”“彈舌”等,當孩子可以靈活運用自己的發音器官時,吐字自然也就清晰了。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因家長錯誤觀念和帶養方式導致孩子語言不好的情況有很多(如經常代替孩子說話,過分滿足孩子,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缺乏雙向交流等),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內向自省,看看自己在帶養過程中是否有何不妥而給孩子帶來了傷害,并及時改正。
這里需要特別糾正一個誤區,有些家長認為,用早教機,或手機里的APP,教孩子學說話,發音標準還省事兒,所以就很少自己和孩子交流。而老岳要說的是,這樣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電子產品替代不了父母,它們既沒有感情,也無法吸引孩子的長期關注,所以,教孩子學說話,還是要父母多用心,多和孩子交流互動,讓孩子模仿大人說話,才能真正學會說話。最后有一些父母教孩子學說話的小門道,希望能幫到大家!
<父母教孩子說話的5個小門道>
1.發音清晰,口型適度夸張
2.語速放慢,適度重復
3.復雜句拆分為簡單句
4.內容明確,形象客觀
5.語句語調豐富多變